过去二十年,鞋厂的管理逻辑没有本质变化:接单、排产、采购、生产、发货,每一步靠纸质单据和口头确认。ERP系统把同样的流程搬到线上,差异体现在六个方面,可以量化,也可以现场验证。
一、信息同步
传统模式:销售部把Excel发给计划部,计划部再打电话给采购确认物料,信息每转一次手就延迟半小时到一天,版本容易冲突。
ERP做法:订单录入后,BOM、库存、在产能数据一次性共享,任何部门刷新页面即可看到最新状态。延迟从“天”降到“秒”。
二、排程效率
传统模式:计划员凭经验排产,插单需要全部重排,换款停机4小时起。
ERP做法:APS引擎综合交期、物料、机台负荷,30分钟完成排程;换线时间压缩到30分钟,支持50双的小批量订单直接插入。
三、库存与成本
传统模式:常备3个月库存,月底按大类分摊成本,无法精确到单鞋利润。
ERP做法:MRP实时生成采购建议,库存周转从90天降到55天;成本卷积到每一张订单、每一个SKU,毛利率当场可见。
四、质量控制
传统模式:尾部抽检,发现批量问题时已生产完毕,返工损失高。
ERP做法:关键工序加装传感器,数据实时回传,偏离标准立即报警,漏检率由15%降到2%,返工费用同步下降。
五、用工效率
传统模式:一人一机,开机率约65%,人力成本逐年上升。
ERP做法:设备OEE实时显示,工人扫码换岗,开机率升至85%,单位人工成本下降20%。
六、决策速度
传统模式:月底出报表,再开会决定补单或清仓,常常错过销售窗口。
ERP做法:BI模块实时汇总销量、库存、在途量,预测模型提前5天提示缺货风险,缺货率由12%降到5%。
实施建议
1.先整理主数据:鞋款、尺码矩阵、BOM、库存期初必须一次性准确。
2.分模块上线:先做订单和库存,跑稳后再扩展到生产、财务,降低一次性投入。
3.并行验证:双轨运行两周,核对系统与手工数据,确认无误后切换单轨。
4.简化操作:车间扫码、手机报工控制在三步以内,减少员工抵触。
成本回收
以年产120万双的中型工厂为例,软件加实施费用约120万元,库存资金占用减少、返工减少、缺货损失减少三项合计每年节省约300万元,回收期8个月。
结论
ERP没有改变制鞋工艺,只是把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搬到同一平台,让计划更准、库存更少、反应更快。传统工厂与数字化工厂之间的差距,最终体现在库存天数、换线时间、缺货率这三组数字上,可测可算,无需夸大。